2007年5月16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十二版:援手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工地频繁失窃,损失多少失主弄不灵清
检察官提醒:防贼得先堵住管理漏洞
南剑 明勇/文 配图:毕传国

  在不到9个月的时间里,暂住在嘉兴的河南人段氏三兄弟与同伙结伙盗窃24起,盗窃总价值超过12万元。他们频繁出入一些大型建筑工地,大肆盗窃电缆、钢管等建材物资,而且每次都是满载而归。日前,该案已由嘉兴市南湖区检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诉。
  据检察官介绍,一些大型建筑工地管理上存在的漏洞,不仅让小偷有了可乘之机,也给日后警方的办案查证带来了不少麻烦。就拿本案来说,犯罪嫌疑人倒是很快供述了作案经过,但一些工地根本搞不清到底损失了多少东西,警方为此进行了长达数月的取证工作。
  让我们从嫌犯的供述中来看看,这些工地的漏洞到底在哪里,并借此给大家提个醒。

  漏洞之一:
  建材随便放,遍地“黄金”真“安全”

  嫌犯供述:
  (一)我们到王江泾造桥工地上偷过两次,第一次是我开电瓶三轮车带着段家三兄弟和陈某去的。到了工地后,我坐在车上看车,他们4人去偷。他们出来后,我帮他们一起将装在蛇皮袋里的东西搬上车。我看了一下,是铁夹头,共350多个。
  (二)老彭发现王江泾造桥工地很“安全”。(第二次)偷的是搭架子用的实心铁棒、两头都有螺纹,是用来固定脚手架的。后来我们到了离这个工地很远的地方,那里有一堆有螺丝口的钢管,都是1米、2米长的,由老三去卖的。

  检察官提醒:
  小偷所说的“安全”,就是工地的不安全。工地上建材随处摆放,在小偷的眼中真可谓遍地是黄金了。第一次失窃后,失主曾向公安机关报案称:被窃铁制托架96只,价值8600余元。且不说双方所述在失窃物品数量上的差距,事后,失主单位既不加强对工地物资的保管,也没有采取其他保安措施,结果,小偷没来得及转移的赃物,过几天去找居然还在,真的够“安全”了。

  漏洞之二:
  看护似虚设,小偷来了狗不叫

  嫌犯供述:
  我们去的次数最多的工地是一家运输公司工地,每个月都会去一次。这个工地养了两只狗,但狗不叫的。看管的是老头,也换过几个。
  我们偷了10多次,最后一次是抓进来前的三四天晚上。我们6个人去的,把盘好的钢筋拉直,用断线钳剪断,搞了有1000多斤。

  检察官提醒:
  小偷有规律地隔三差五光顾一次工地,而且还掌握了工地管理的规律:老人看护,两只狗见了生人不叫不闹。奇怪的是,工地管理人员明知老人管理不行,换了看护,结果还是老人。如此管理,不闹贼才怪呢。

  漏洞之三:
  一本糊涂账,自家损失说不清

  嫌犯供述:
  一天凌晨3点多,我们兄弟3人加上陈某等共7人,开电瓶三轮车去申嘉湖高速公路的一个造桥工地(也就是上次去的那个地方)。我们6个人搬钢管,老彭看车子,装了一车钢管,卖得1100元。隔了一天,凌晨3点多,还是我们7个人,又到这个工地偷了一车钢管,由老大和老彭去卖,得了1100元。

  检察官提醒:
  2006年8月间,该公司的两个工地多次失窃,被盗物品价值不菲,而且也曾发现过正在作案的小偷,但他们就是不报案。直到案发后办案民警找上门来,失主还是说不清到底被偷了几次、损失了多少。这可苦了办案民警,便宜了小偷。